《把时间当作朋友》

这本书,可能我的印象有误,似乎是他博客内容的总结,之前是已经公开的内容。刚才重新搜索了一下他的网站 xiaolai.com,发现他很多著作在网站上都公开了,也包括这一本。
这本书,可能我的印象有误,似乎是他博客内容的总结,之前是已经公开的内容。刚才重新搜索了一下他的网站 xiaolai.com,发现他很多著作在网站上都公开了,也包括这一本。
上一篇文章中说,我要写一写近期在微信阅读里读的书,否则他们就会全部从我脑海中流失了。有一种说法,是人不会忘记东西,它们无法被回忆起,但终将有一天从你脑海中浮现。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固然好,但不受控制的浮现回忆也不是我想要的。
这是一本关于心理学的书,很多内容我吸收的很少,到现在也淡忘了许多。我目前为止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人生的苦难不可避免。不要幻想拥有完全幸福的人生,人生中遭受的苦难是正常的、客观的,与你自己无关。只有接受了这一点,才可以正视它,不会产生逃避的心态,会导致自己越来越糟糕。只有正视它,才会真正克服这一点,跨过这个坎。
看了一下微信读书上的记录,今年 3 月份我读了《带壳的牡蛎是大人的心脏》这本短篇漫画,开启了我今年的微信读书经历。上一次使用微信读书是在 2022 年 6 月了。倒不是说这期间我没有读正经书,而是我还保留使用 Kindle 阅读的习惯,因此两边都有的书我喜欢在 Kindle 读。2022 年是想读《UNIX 传奇》,Kindle 上没上架,因此在微信阅读上读完的。
又是星期六的深夜,是我不想睡,也可以晚睡的时光,也是一周短暂的属于我自己的略微宽松的时间。这次想写一点文字,记录一下近两天的心情。
周五上午有一上午的培训,那天早上匆忙之间忘记带书包上班,电脑、iPad、耳机全都没有带去,应该写的党员笔记也写完了,我只好无聊的听着。穷极无聊间,我打开了微信读书。我因为 Kindle 的关系不大喜欢其他阅读软件,有些书实在没办法,电子版只在微信读书上有,我用它读过少数一两本,但直到 Kindle 退出中国市场,我才真正把微信读书作为我严肃阅读的一个途径。
我想到这个主题已经好几天了,想写一写关于这方面的想法也有好几天了。今天时间、环境都还差不多,我就简单的描述一下。
我在挺早的时候就挺迷恋数码化的工作的。我曾经看过一本书,是凌志军对新成立微软中国研究院写的一个算是传记的东西,书名是《追随智慧——中国人在微软》。我之前在《Email 的没落》一文中也写过这些东西,就是微软对电子邮件的使用。我到今天都没有见过公司有这方面的实际进步,日常是在使用 OA,但关键的东西还是要纸质版,人们从思想上就对落到纸面上的东西更加放心。
上周日,我读完了《乔布斯传》。
我想我不能算是乔布斯的粉丝,否则这么一本比较厚的传记,我想我会像其他人那样,在出版后几天内就读完吧。说实话,我对于这样的人物的传记兴趣一般,我关注的是技术,而不是人物自身。相对来说,安迪赫兹菲尔德的 Mac 诞生的一些故事集更让我有兴趣。传记,是一个人的全面记录,可以说是从出生到死亡。乔布斯童年的故事,我关心的并不多。
昨天晚上 11 点半上床时,我开始阅读前几天买的Linus Torvalds 的自传 Just For Fun。我本来以为不会读很多呢,毕竟时间比较晚了,没想到开始了就停不下了,一直读到今天凌晨。整本书一共 260 页左右,我读了 100 多页,讲到了 Linux 刚发布后的一段时间。
当你有了一个电子书,无论是 Kindle 还是 iPad 上运行某些程序,你会抵挡住把书籍电子化保存到你的电子书上的诱惑吗?
我想我不大可能,这很难做到。今天早上,我想起了《围城》这本书,忽然想读一下,但我人在女朋友家里,书在我自己家里,这可没法读。上网也许有在线版本的,可总不如随身设备方便不是。所以我想在亚马逊 Kindle 商店再买一本,或者看看 iBooks Store 上有没有。
最後 ,我們要讀書 ,必須要懂得一種外國文 。中國所有汗牛充棟的書 ,很少是有系統有結構的 ,是漫無計畫隨便集成功的 。好像 “論語 ”一書 ,東一句 “子曰 ,學而時習之 ,不亦樂乎 , ”西一句 “子曰 … … ”又一句 “子曰 … … ”其他如 “孟子 ” … …等書是零零散散集成的 ,毫無系統可言 。
这个周末少有的静下心来读一下纸质的书。其实日常我一直在阅读,起点中文网上的有聊的无聊的小说一直不断,也往里扔了一些钱。总体来说,有聊的少,无聊的多,不过本身这事就是派遣无聊的手段,因此也无可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