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

越老越香?

今天读到了少数派的这篇文章《和控制面板说再见:Windows 系统设置的迁移之路》,文章本身探讨了 Windows 系统控制面板的发展沿革和如今分裂的原因,这一部分我的兴趣倒不是很大。但是文章里面有一些很早期版本 Windows 的控制面板的截图,让我陷入了非常深刻的感慨之中。

不知道是不是和我的年龄有关系,我如今依旧会很怀念 90 年代的 Windows 界面,倒不是说有多么美好高效,只是对我个人来说,那是一个有趣的系统。这个感受其实没大有逻辑,但凡是软件,总体趋势一定是越来越好用、越来越漂亮的,我这种对“古代”界面感兴趣一定是一个非常小众的人群。我之前考虑过这样的原因,没有明确的答案,我猜或许和我对那段时光的怀念有关系吧?

我小学前在母亲办公室见过台式机,没觉得跟我有什么关系,我对那个显示绿色数字的白盒子也没有产生任何兴趣。之后上小学有微机课,学打字以及 WPS,后来接触了 Logo 语言,也没有感觉会和自己产生任何联系。那个时候我的确会感觉它是有一点有趣的,但老师提问的时候,班上有学习好的同学可以回答出开机后老师执行了 js 命令进入了输入界面,我是一丁点的印象都没有。后来是 97、98 年前后家里买了 586 电脑,从那之后我才真正对电脑萌生了兴趣,家里给报了少年宫的班,加上自己读书一点一点学起来的。家里电脑被安装了 Windows 95,我偏不爱用,摸索的差不多后,反而喜欢进入 DOS 环境运行 Windows 3.2。当时在电视上看过连续剧类型的科普节目,里面讲的就是 Windows 3.2。父母给我买了《开天辟地》这套教学软件,我也从里面扒翻 Windows 3.2 的那些知识,看一些 PPP/SLIP 等当时还没有条件实践的知识,纯是为了有趣。

或许我就是这样子的怪人,今天看到几十年前的 Windows 界面,差不多是立刻回忆起当时的场景。现在想来依旧感觉有趣,这也是我迷恋计算机的初心。现在的 Windows、macOS 对我来说都不有趣了,未必是系统本身有什么问题,可能是我看得多了反而失去了新鲜感。也有大趋势的原因,我那个年代,计算机是一种高端玩意,所有人对它都会报有敬畏感。现今计算机就是一件电器,没有人会小心翼翼的使用它,让它为自己服务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少数派的这篇文章后面的推荐阅读里,有这样一篇:《不当赛博文盲,N 个常见问题解决方案不求人》,里面列举了人们遇到的一些电脑“小白”使用电脑发生的让他们感觉崩溃的瞬间。从我的角度看,抛开历史进程,双方都没错,计算机终究是要为普罗大众服务的;但在今天这个历史时期,计算机还行业没有进化到抽油烟机那么方便,80% 的人们使用起来没有任何障碍——使用计算机还是像驾驶汽车一样需要学习的。

不提其他人,我自己面对 Windows、macOS 这样的系统,甚至 Linux 的一些桌面,都没啥敬畏心了,对我这种人来说,计算机又成了一件电器,其中的乐趣自然也少了很多啦。

Windows 下面除了优秀传统软件,还有什么?

这两天在家办公,可以把笔记本电脑连到家里的大显示器上面,一来可以方便给笔记本充电,二来在大屏幕上的观看效果也更好。一开始我把 MBP 连上,MBP 是 2018 版的,用到现在已经提示我电池应该更换了,虽然它的续航能力还是刚刚的。之前这台 MBP 我一般都放家里用,因此我经常把它连显示器。这次需要在家处理一些工作上的事,我就把 yoga14s 连上显示器来用。一开始忙于完成工作,因此也没有去详细配置。昨天晚上试了一下子,让我毕竟有感慨。

之前我多次感慨 Windows 好用,其实感慨的是一个生态环境,主要是 Windows 下面的一些软件,在历史的积累下已经成为了巨无霸,成为了 Windows 系统的护城河,在其他环境下面另起炉灶也有些不值当的。比如 Office 系列软件,虽然目前在国内已经有了 WPS Office 已经足以满足日常办公大多数的功能,甚至有些特性更加适合中国用户,但从功能的全面性上来说,比起 Office 还是有差距。特别是 Office for Windows,除了三件套外,OneNote、Outlook、Access(虽然我从没用过)都是很难跨越的。

Windows、macOS、Linux 三大操作系统中,Windows 或许是唯一一个耕耘了手写功能的操作系统。苹果系把注押在 iPad 上面,他们也的确做的不错,但笔记本领域,苹果主动放弃了。Linux 就更不成气候,而 Windows 很早就推出 Ink 技术,OneNote + 手写笔,是很多学习型博主展士的内容,这套组合在功能上也确实一骑绝尘,2008 年我在上大学期间,有几个教授就喜欢带一个 Windows 平板,在上面用 OneNote 写板书,从技术上看已经很成熟了。

但是,这次让我感到诧异的是,Windows 本身在一些基础功能上,竟然是不好用的。这涉及一些比较小众的场景,比方说外接显示器(现在这年头应该也不算那么小众吧?)以我遇到的情况为例,我的笔记本电脑连上外接显示器,多数情况下是把笔记本折起来,全部使用外部显示器和外置键盘鼠标工作,少数情况下也打开笔记本的屏幕把外接显示器做为扩展屏,至少在使用 MBP 时我是这么用的。使用体验上说,除了第一次开机后,外置键盘无法输入登录密码,导致我必须把 MBP 从架子上拿过来,打开,用内置键盘输入密码外,其他所有功能都极其直观、自然,就像苹果产品一惯的路数,非常符合直觉。而我用的这台 Windows 笔记本(联想 Yoga 14s),竟然超出了我的预计。

我这几天一直是把外接显示器当做扩展屏幕使用,因为一开始我也来不及仔细设置,先把工作完成再说。昨晚我想把笔记本电脑收起来,只用外接设备来操作。当我把笔记本盖子合上,电脑直接进入了休眠的状态。我看到键盘上 F7 这个键是外接显示器的功能,于是按了 Fn+F7,又下角弹出的小窗口有四个选项,分别是把笔记本屏幕作为主屏,外屏作为扩展屏;把外屏作为主屏,笔记本屏幕作为扩展屏;只使用笔记本屏幕;只使用外屏。我选择了只使用外屏,这时笔记本屏幕黑掉了,所有窗口都跑到了外接显示屏上面,是我想要的效果。之后我自然而然的,把笔记本盖子合起来,还没等我把笔记本放到架子上,就发现外屏也黑掉了,笔记本电脑又一次进入了休眠的状态。

遇到这种情况,我第一反应是火大。我想这个场景对于使用扩展屏幕的人来说应该是非常常用的,没想到 Windows 这一个当今工作领域最最成熟的操作系统,竟然连这点事情都办不好。然后冷静下来考虑,我猜可能跟驱动有一定的关系?因为这个场景不可能只有我自己遇到过,而且联想的 ThinkPad 系列笔记本有 Dock 配件,我看的图片演示,应该就是把电脑合上盖子,连上 Dock,就可以方便的使用外设来进行操作了。我的电脑上也的确没有安装联想专属的驱动,包括 Ventage 等一些软件,但 Windows 自安装之后,系统更新也自己安装了一些驱动,在现在的环境下使用硬件也都很正常。我感觉这个功能,没有一个直观的说明,应该是有一定问题的。

又一次萌生换成 Windows 的想法

我发现过一段时间,我心里就会来这么一遭。一般这种情况,总是随着实际上的需求发生的。

这一次是妻子被单位选去参加演讲比赛,需要制作一个 PPT 或者视频,在演讲的时候在背后的大屏幕上播放着。甚至为了演讲效果,还要加一些背景音乐什么的。本来这个东西不需要我做,可她同事给完成的非常粗糙,那种风格简直不忍直视,于是最终还是要我给她操刀。

为了妻子讲起来方便考虑,我选择了做 PPT。视频的话用 Final Cut Pro 来剪辑,甚至手机上用剪映来做都能完成,但要求时间卡的很准。一旦在台上卡壳,就可能造成声音和背景画面不同步,然后引起紧张等连锁反应,把演讲搞砸。用 PPT 来做,可以控制翻页,这样可以弹性的控制时间,比较容易一些。

甚至基调我脑中也想好了,背景音乐加上动态的背景,我考虑的是红旗,然后讲到那些元素,或者弹出字,或者弹出图片、视频,然后就好了。想象中不难,但实际上手却发现还是有很多需要关注的细节的。

最主要的是,背景要一个动画,其实就是一段视频。然后上面是要展示的元素,比如文字等。结果,我在 WPS Office 里面尝试了多次,制作的时候看着是好的,但播放时就只剩下背景的视频,前面的元素全都不显示,让我无比困惑。上网找的结果是,WPS Office 不支持这个功能,只能用 PowerPoint。

我之前有过长期 Microsoft 365 订阅的经历,后来因为工作中大家都在用 WPS Office,我也开始尝试使用 WPS Office。并在今年 4 月前后,没有给 Microsoft 365 续费,而且之前我也买了两年的 WPS 高级会员。这段时间虽然用起来还是有种种不便,但还是已经把 WPS 用的比较遛了,也有些习惯了打开 WPS Office 来处理日常工作。这次为了做 PPT,选择一个月试用,先安装上再说,于是我又把 Office 按照到了电脑上。

经过测试,PowerPoint 的确实现了我想要的功能。

之后我都是在 PowerPoint 上完成的剩余的部分。我发现我的 PowerPoint 知识,几乎全是在工作中习得的。之前读书时甚少用 PowerPoint,也不喜欢 PowerPoint 的风格。有少数几次需要上台发言,我用 beamer 来制作的。我电脑用的一直是 macOS 系统,当时 Mac 版的 Office 还没有,我最多在电脑上装一个 LibreOffice,用起来也是很麻烦。这也造就了我 PPT 的风格——极简。白色背景,少量的文字,有的时候我也喜欢尝试一下高桥流。

工作之后,使用 PPT 汇报的次数多了起来,在同事那种鲜艳的风格下,我的白底黑字就太明显了。极少有领导会欣赏我这种简明务实的风格,相反,还有可能给领导留下不重视的负面印象。于是我也开始学着制作 PPT。太高级的那种动画我没想着学(从一个同事那看过他把 PPT 当 Premier 来用),基本上就是加一些动画、翻页效果之类的,到目前也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这些东西用嘴来表述其实挺容易,但要在 PPT 上制作,就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弄好的。特别是我到现在还对一些动画激发的时间点没有搞明白,有的时候明明选的是“和上一动画同时”,结果播放时动画就莫名失效了,非得是“单击”触发才有效果。我没有认真研究过其中的奥妙,总之每次都是糊弄过去再说。

重新配置了 X1 Carbon

昨天重新配置了一下 ThinkPad X1 Carbon,用了 Windows 自身的恢复功能,把整个计算机恢复了出厂设置。然后重新安装了一些常用的软件,目前基本上是可以使用的状态了。

之前的系统其实没有出很大的问题,只是我感觉挺混乱了,从收到这台电脑一直使用,之前没有正式将 Windows 10 系统作为自己的日常使用的操作系统在用,有很多东西都比较生疏。配置了一些 Chocolatey 之类的应用管理工具,结果搞到自己焦头烂额,也没有配置成功。一些应用更像是 Portable 的,在桌面上放着,显得很混乱。所以想重新恢复出厂设置,重新开始。不过好处是我工作相关的文件,全部都放进了 OneDrive 里,一直同步着,所以不需要很多的备份,因此这次重新配置也没有什么压力。

我收到这台电脑之后没有胡搞,系统恢复分区保留的很好,因此就像还原手机到出厂设置一样,直接在控制面板里操作就行,很容易,当然时间也花费了一些。弄好之后重启后每次开机遇到了一个 DLL 错误,点取消后不影响使用。从网上搜索后,得知是一个驱动的问题,按照网上的教程,把驱动删除后重新安装就好了。

感想是:Windows 系统的组织确实很容易让人产生重装的想法。不提几年前的 Windows 用一段时间就变慢,不得不重装,哪怕现在到了 Windows 10 的时代,这个问题基本解决了,系统的混乱还是让我会产生推倒重来的想法。我感觉这和早期的 Windows 的单用户设计有关,虽然经过不断重复编写,但这个基础的设计还是一脉相传。macOS 这样的 UNIX 系统的子孙不大容易有这个问题,各种配置都放在单独的目录里,互不干涉,想重来大不了重新建立一个用户就好,不会有要全部推倒重来的需要。

我怀念的苹果

自从我卖掉了 MacBook Pro 后,我用苹果系统也少了。家里的 iMac 让我有些隐隐的后悔,因为平时我不大用它,不如买个大显示器,连着笔记本电脑。不过它现在是我唯一一台的 macOS 设备,也自有它的用处。

自从收到了 ThinkPad X1 Carbon 2018 版后,我的主力系统就变成了 Windows。之前的 X250 还是被我装了 Arch Linux,但用着也少了。当时想要一台 Windows 笔记本是因为其他系统无法满足我的工作,在这个领域 Office 还是难以替代的。过去我比较天真的以为我可以用 LibreOffice,结果证明不行,他们的着力点还是 lowriter,电子表格和幻灯片都不好用。在 Mac 上的 Office 简直是奇葩,难用更多了。效率不行,特别是 Excel,数据量稍微大一点就卡的要死。更让我难受的是快捷健都没了,用着简直超级难受。我曾经带着 MacBook Pro 去参加讲师培训,结果被打脸,从那时候我便物色笔记本了。我没有用多台电脑的习惯,因此回来就把 MacBook Pro 卖了。

一开始也没觉得怎样,不过到后来就非常怀念 macOS 系统了。有些东西可以在手机或 iPad 上完成,但有些不行。我最怀念的是运行在 macOS 平台上的各种第三方软件,他们的缺失给我带来很大不便。比如 Day One,我现在写日记也少了,一是忙,二是没有顺手的打字工具。iPad 的垃圾输入工具让我在用 Magic Keyboard 时不能用第三方输入法,也就没法用外接键盘打小鹤双拼。安卓上的谷歌中文输入法兼容小鹤双拼,我用着很输入,但长时间打字还是累,直到我发现安卓手机接外接蓝牙键盘可以用第三方输入法才算是解决问题。我买了罗技 K780,然后又发现了同文输入法可以上小鹤双拼飞扬版,简直是太愉快了。

还有任务管理软件,在 macOS 上有 Omnifocus、Todoist、2Do 可以用,但在 Windows 平台只有 Todoist。

还有一个是写博客的工具。我在 macOS 上用 Ulysses 写博客,在 Windows 下我找到了 Typora,可以编辑 Markdown 格式的文件,但它没有库功能,我只能保存在文件夹中,同步也不那么方便了,导致我写博客的热情也降低了。之前有篇文章起了个头,但没写下去,让我憋得难受,后来就有两个月没写。

还有一些其他的工具,比如 UNIX 环境,让我可以方便的用 Emacs,而在 Windows 下,我到现在还没搞定中文输入呢。

我最近的 Windows 经验

公司因为一些事情,给我额外配了一台电脑。这台电脑原来的主人是公司一位离职的领导,因此屏幕比我们用的电脑稍微大一点。机器运行的是 Windows XP 系统,因此感觉非常流畅。

我不喜欢的地方是电脑被一些无良软件污染了,比如打开 IE,标题栏竟然有百度字样,还去不掉,我萌生了趁还没有太多文件,重装系统的想法。之后心想,要不干脆就装 Windows 10,从网上看 4G 的内存说是够用,而且机箱上的授权标志上写着 Windows 8 的授权,也说明生产商认为这台电脑的性能足够跑 Windows 8,网上说 Windows 10 的硬件需求比 Winodws 8 还要低,所以我想装 Windows 10 没问题。

安装的过程比较顺利,从 MSDN Itellyou 下载了镜像,用 rufus 写到优盘里完成安装。之后我买了一个 TP-Link 的无线 USB 网卡,插在这台机器上,连上可以上外网的 WIFI,调整了一下路由表,就可以内网外网两不误了。

之后我安装了一些过去一直想尝试的软件,比如 Wox、Everything,当然还有 Total Commander。输入法我安装的是小狼毫,不过安装的时候没有选项,装完自己出现了两个版本,一个是 TSF 的,我上网查了说是 Windows 的两种不同的输入系统,问题是给我的麻烦不少。Windows 10 切换输入法不是切换最近的一个,而是所有的不断循环。装完小狼毫后,我有三个输入法,一个英文、两个小狼毫。我按 Win+空格切换到中文输入,当我想切换回去的时候,会切换到小狼毫(TSF),需要再切换一次才能到中文。这两个输入法不能删除一个,最后实在没办法了,我干脆卸载了小狼毫,安装小鹤输入法的官方版本,强制使用鹤形,降低重码率。我经过习惯,感觉还好,遇到不会打的字,就用 Ctrl+Alt+i 来查,这几天用下来感觉还可以。

Total Commander 值得一提,我早听说过这个软件,不过没有觉得自己需要它。这次安装上了它,主要是觉得好玩。不过几天下来之后,我觉得我开始喜欢上了它,并计划在合适的时机购买它。另外一个让我惊喜的软件是 Listary,我一开始安装的 Wox,我感觉不大适应,作为启动器,它无法调整顺序,我要开 CMD 排在第一位的竟然是讲述人,非常容易错误的打开。Listary 可以和资源管理器、Total Commander 合作,这一点非常好。

到了周末,我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于是在 iMac 上打开 Parallels Desktop,在里面的 Windows 10 虚拟系统里玩。

我在购买 Office 365 的时候,里面带有 1TB 的 OneDrive 的空间,我的办公电脑上,我每一年的工作内容都放进一个文件夹里。我把这几年的文件夹都移动到了 OneDrive 的目录里,全部都保存在了云端,在家里和在单位办公就可以无缝连接了。这样搞下来,我感觉我完全可以切换到 Windows 啊。

对未知的恐慌

想像一下:你的计算机过去用着还算不错,但有一天突然一切都变得很慢,你会怎么想?

这是我经常遇到的情况,在公司给我配的计算机,当时感觉配置还算可以,联想品牌,4G 内存,运行 Windows 7,我想日常用来跑个 Office 还是问题不大的。但常常发生的卡顿问题一再颠覆我对 Windows 系统可用度的认知下限。

更为过分的是,这种卡顿从启动电脑的第一时间就开始了。打开电脑后,我打卡浏览器(IE),访问我们公司的 OA 系统,就开始卡了,要等半天才能有反应。然后过了大概半小时,估计该载入的模块都差不多了,这时候速度才慢慢变得正常。

之后,几天没关机,然后就遇到了卡顿,移动个鼠标都感觉费劲。诡异的是,主机很安静。我近几年来用 Mac 和 Linux 电脑,发生了卡顿的情况经常会让机器的风扇大转,我也知道是有进程卡住了,要么等待,要么杀掉进程,一切都在掌握之中。而 Windows 这台电脑静静的在那里卡,我完全搞不清楚它的内部在搞啥鬼,因此就显得特别诡异。

我对 Windows 的卡顿也有一定认知,在过去我会选择定期重装系统来解决,可现在不行了,我的这台电脑上安装了印章控件,安装的时候是几年前,当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我现在如果重装系统,到时候一旦解决不了问题,整个处室的公文就没法盖电子章了,会很糟糕,所以我不能随便重装。

另外,一个操作系统,发展到了这个年头,仍然需要定期重装来保持稳定性,这难道不是一种侮辱吗?

我周末的 Windows 经验

上周,我因为一些原因,在我的 ThinkPad X250 电脑里安装了 Windows 10。

原因总体有几个。一个是过了新鲜感后,我就比较少用 X250 了。我当初买这台电脑的时候,是想有一台专门的机器来跑 UNIX,而不是在虚拟机里。一开始是准备搬家后买一台台式电脑呢,后来渐渐把目标放在了 ThinkPad 上,毕竟它也是一代经典,机器本身也比较小巧,评价不错,我就没忍住,把它收了。开始我想安装 FreeBSD,后来因驱动问题,我转而安装了 Arch Linux。不过我的工作时重点还是用我的 MacBook Pro 比较多,而 Linux 则是一个玩具,只是娱乐我的是配置桌面、邮件客户端等罢了。正式的工作,我曾经也用 Linux 系统完成过,不过还是在 Mac 上做起来更舒服。搬家前后,这台 X250 就在我的书橱里放着,有点可惜。

另一个原因,是我的印象笔记的高级帐号到期了。之前看到过 Evernote 和 OneNote 的比较,很多方面 OneNote 更胜一筹。我因为要用 Office,就买了 Office 365,其中包括 OneNote,我也安装在了 MacBook Pro 上。不过在 Mac 系统里,OneNote 怎么看都不大顺眼,我想也许在一台 Windows 电脑上能更好一些。在虚拟机里的 Windows 7 的右下角出现了升级到 Windows 10 的图标,也引起了我想使用 Windows 10 的想法。因为 X250 不常用,我想在这上面安装 Windows。

过去我给父母买过一台 DELL XPS 13,自带的系统是 Windows 8.1。后来 Windows 10 出来后,右下角出现了升级的图标。我因为好奇,擅自给他们升级了,结果导致母亲的网银 U 盾不好用了,后来 Edge 也无法启动,只好用 IE。这次升级有点失败,我这次安装 Windows 10 也有希望可以改善对它的不良印象的想法。

安装了 Windows 7

昨天天在 V2EX 上看到一些帖子说是卖 PD9 Bundle 里的一些软件,我看其中有我一直想用的 1Password,就挺感兴趣,于是就去查了一下这个 PD9 Bundle 到底是什么东西。于是找到了 Parallels 的官方网页,原来是一次 Parallels Desktop 9 的捆绑促销。在 PD9 原价 299 元之上,还可以免费得到 1Password、Fantastical、Kaspersky Internet Security、CleanMyMac、MacHider、Parallels Access for iPad 等软件。总共有两个版本,一个是 299 元买下这些,还有一个是 249 元买下除了 PD9 之外的所有软件。我一看这个价格实在是太优惠了,要知道一个 1Password 的售价就有 49.99 美元,已经超了这套捆绑促销的价格了。50 元人民币的差价买下一套 PD9 我觉得也挺合适,于是就买了下来。

1Password 当然马上就装上了,PD9 我也装了,不过我当时没有 Windows 的安装文件。之前我在加拿大上大学的时候,微软跟大学合作,让我们可以在 MSDN 上下载 Windows Vista 的各个版本。可惜现在我毕业后没这个福利了,而且过去刻录的 DVD 安装盘也没法在 rMBP 上用了,因为新电脑没有光驱。所以我只好来这里下载了 Windows 7 家庭高级版的镜像,顺便把 Office 2013 也一起弄了下来。到了今天凌晨下载完毕,白天起床后就开始着手安装。

安装 Windows 7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固态硬盘的速度。以我过去的经验来看,装个 Windows 系统,怎么不得半小时、四十分钟的,结果这次装 Windows 7 才花了我 10 分钟左右,真是没有安装操作系统的感觉。我几年之前曾用 PD 安装过 Linux,知道它有个自己的一套 tools,里面就有驱动。安装上去之后,一切硬件什么的都可以正常使用了。在 retina 屏幕上看超高分辨率的 Windows 画面,感觉真是有点不习惯。在第一次关闭 Windows 后,出现了灰屏的情况。当时我的 Windows 是全屏的,结果关机了之后出现的全屏的 click to start 画面,之后就变成了灰色的屏幕。OS X 系统倒是没有死机,我还可以操作鼠标,但不论按哪个按键都没有反应。我可以登出当前用户,然后也可以启动 Guest 账户,都没有问题,但回到我自己的账户下就又回到了灰色屏幕。我只好强制关机重启,这是我买了电脑后第一次关机。

这是个玩笑吗?

今天从印象笔记的博客上慢慢的看到了他们的视频库,里面介绍 Evernote 点点滴滴的视频都非常好看,除了这一个:

“这是一个玩笑吗?”是我看这段不算短的视频的唯一想法。

我没有用过 Windows 8,连 Windows 7 都没有碰过几下。这时候突然见到这么一个视频,这么一种操纵计算机的方式,不由得让我不吃惊。可以看出,Windows 8 想改变人们跟计算机之间关联的方式,它想让计算机变得跟我们的纸张、笔一样的自然,所以设计了这种界面。只可惜计算机始终是计算机,从目前的技术来看,无论如何我们都没法把它做成一张纸。以目前的技术妄图实现这个目标的结果,只有制造出反人类习惯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