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

体验现代的办公网络

近一段时间,借调到主楼的省级单位,要在此干一年的工。前天我们从临时办公的地方搬到了固定的办公室,昨天提交了联网的申请,下午工程师上门来给进行维护。

我档案所在的市级单位与目前干活的省级单位同属于一个建筑,省级单位在主楼,市级单位在旁边的副楼,具体应该叫副楼还是附楼我一直没搞清楚。两楼之间在一些楼层是相通着的,但两个地方的联网方式非常不同。

在市级单位,是通过网线连接。平时主流办公室都是内网办公,网线默认连着的就是公司的内网,几年前加强网络安全建设,给每人配了一个优 Key,开机后需要插着它,运行一个“上网助手”类似名字的小软件,登录后方可连接。部分办公室,在负责人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向信息部门申请开通外网访问,有的办公室安装了无线路由器,供成员使用自己的电脑上网,或者使用移动设备上网。我们的一些在线培训还是需要使用外网的。2020 年 我参加遴选进了一个互联网平台业务相关的部门,全部使用外网办公,这在市级单位中算是独一份。我们房间除了每人的台式机连着外网,还有一台无线路由器,供我们的移动设备上进行测试,此外,还有一台比较老旧的电脑连着内网,用来上 OA 看通知。外网台式机也是用的网线,因为机器上也没有无线网卡,房间里有一台小的交换机,网线都连它上面。

这次来了省级单位就十分不同了,因为我们是短期借调,所以日常使用自己的电脑来办公。早上提交申请的时候要报自己电脑的 MAC 地址,我以为跟过去一样,从墙上端口拉网线连着用,等工程师上门后才知道,整个楼覆盖了无线网络,用电脑连上无线网络,就可以访问外网了。在这一层做了 MAC 地址的白名单,昨天提交申请的时候我想着把手机等移动设备都报上,结果临时的负责人有顾虑,就都没有报。等工程师带着我们的优 Key 到了给我们配置的时候,发现我的是苹果笔记本,说没有苹果的优 Key 驱动,应该是没法在苹果上使用。我说我还有一台电脑运行着 Linux,有驱动吗?他说有,不过功能可能会有差异。我说实在不行我就在 Linux 电脑上跑个 Windows 10 的虚拟机,他说明天试一试。之后工程师给其他人做了配置,我看了一下,装上优 Key 驱动后,安装了一个 VPN 软件,复制粘贴了服务器的地址、每个人的登录码进行配置。配置好后每次使用内网,需要运行那个定制后的 VPN 程序,然后选择认证方式后,进入浏览器,在里面选中优 Key 里的证书,还要输入一个用户的口令,之后会弹出一个新的浏览器,这就是内网环境了。除了浏览器之外,还在硬盘上创建了一个沙盒,与外侧是隔离的,内网系统上下载的文件都在里面,如果要复制,需要在 VPN 软件的工具箱里进行提取操作,这些都是有记录的。更严格的是,我同事要在内网的聊天软件里复制同事发给他的文字,发现竟然在外面无法粘贴。然后在工具箱里看到了有文字复制工具,点击后确实可以把文字复制到外面的剪贴板里,但前一步有提示,说所有复制的内容都会留档并被审计。

这是我在单位第一次使用无线连内网。问了工程师,连内网这一步跟 MAC 地址还有 WiFi 环境并不绑定,也就是说,只要带了优 Key,完全可以在任何地方完成工作,不存在休假了就无法办公的情况,很 6。

今天,我带来了另一台笔记本。早上把这台笔记本的 MAC 地址发给了工程师做配置。我还问他能否把我的 iPad 的 MAC 地址也配置上,理由是需要用它来上网络学院,他让我把地址也发了过去。过了一会工程师来了,说配置好了,我测试了 iPad 无法连上外网 WiFi,工程师尝看到了我的系统,就惊呼国产电脑!我这段时间对一些专业人员对 Linux 系统的了解也有所认知,也不再感觉到惊奇。我给他解释说我这是联想的 ThinkPad 笔记本,我安装的是 Fedora Workstation 操作系统,严格来说不算是国产电脑,也不清楚他听进去了没有。他上网找了找优 Key 的驱动,只找到了 .deb 包,没有 .rpm 的。我给他说不行我解包后直接把文件复制到相应位置来完成安装,他可能并不理解我说的意思,双击 .deb 包后打开了解压缩软件后就一筹莫展了。之后说干脆用虚拟机吧,我也没有坚持。其实,我对这些软件也不怎么放心,也宁愿它们装进虚拟机中去。工程师在往虚拟机里复制文件遇到了的困难,之前用拖进虚拟机窗口的方式这次没起作用,后来直接把他的优盘映射到虚拟机,优 Key 也一并映射,之后倒是很顺利的配置好了。但又有一个问题,就是 Linux 笔记本连不上 WiFi,没找到问题所在,工程师先用他的手机开热点完成了内网 VPN 的配置。

不带电脑上班

另一个标题:我为什么要带电脑上班?

十天前左右,我苦于办公室电脑的缓慢速度,把办公电脑的操作系统换成了 Linux。从那之后,我发现几乎都没有带自己的电脑去上班。

在有些人看来有点天方夜谭,确实我身边同事很少有每天带自己的电脑去单位的,他们主要是需要有连外网的工作的情况,个人带笔记本去更方便。不过我现在所在的部门,与主业部门不同,平时办公电脑连的是外网,而非公司的办公网络,因此看上去也没有自己带电脑的必要。

而我上班的经验则完全不同,回想统计起来,我不带个人电脑去单位的日子似乎寥寥无几。到后来设备多了,包里一台电脑、一个 iPad(带笔、带壳)、移动硬盘这些东西,都是必不可少的。有好几次我想给书包减减负,毕竟带齐这些设备也挺沉的,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这些设备其实也不是每日必须的,但思来想去,还是觉得带上可以有备无患。

其实有什么事情是必须要带自己的电脑才能做的呢?办公电脑通了外网,我也有个网盘一直在运行,基本不涉及文件同步的问题。其实就是少数的一些事情,我更习惯在 macOS 上或者 Linux 上去操作。在 Windows 下面也不是不行,有些就是很麻烦。过去我有些数据处理的工作,写一个小脚本来进行处理,这样的事务,UNIX 的工具更加合适。这些年,涉及这方面的事务少了,带着电脑,有的时候就是一个娱乐性质的念头,在工作之余,可以搞搞这些,还是挺有趣的。

另外一种情况,是有些仅存在于 macOS 的工具(甚至都不在 iOS 上面)是我想用的,比如 MarsEdit。还有 Day One,在电脑上写会更加方便。不过这两样在 Linux 下也照样没法用,编辑器我可以找一个替代品,Day One 现在有了网页端,虽然不是很稳定。

现在,我几天没带自己的电脑上班,感觉还不错。现在天气暖和了,我又抓住这里少有的适合骑自行车的时间,骑车上班。这种情况下,不带沉重的背包,对我而言会更加轻松。虽然这样,我这两天还是没有十分习惯,有的时候也会心想是不是落下了点什么东西,总之是需要花时间克服的吧。

紧急做公众号

今天早上迷迷糊糊,9点多,拿起手机一看,大群里领导发了消息,问七一不发公众号吗?我赶紧清醒起来,边洗漱边思索要怎么回。本来近期事情攒到一块去了,昨晚我 7:30 多才下班,这还没弄完,想着要不就不发公众号了,没想到领导还惦记着。

先在小群里问了一句平时做海报的美工同事,看她能赶紧弄出一张七一海报来不。然后在大群里回复说昨天设置好了自动回复,今天 12:00 推送。

等吃完饭看同事还没给我回信息,就给她打了个电话,提示正忙,猜测还没起床,于是就自力更生。昨天剪辑党建的片子,用了剪映,看到里面已经有了些党建模板。我就上去找了一个不错的,首次使用免费,正好就保存到了草稿,删除了不需要的贴纸,加上一行文字,包含我们的名字,然后用画中画放上我们的二维码,调整一下融合度,基本上就成了。

写到这里,不得不再次感谢我来这个部门之前参加了一次市公司组织的视频微课制作课程,老师叫陈维银,给我们讲了剪映这款软件的用法,算是给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之后就是微信公众号的发布内容了,默认上传视频显示效果很差,视频左右两侧的黑边把视频挤的小小的,哪怕我上传的就是竖版视频。之后尝试用第三方工具秀米来看看有没有解决方法,结果在秀米里面学会了调整视频的宽高比。听上去只是调整个比例,实际上是调整了视频的宽度和高度,我感觉这个词秀米用的很有误导性。总之视频是调整的够大了,但是我想看看能不能点进去就自动播放,又进行了一番调查,得知了上传视频审核完直接点击发表按钮,就能实现自动播放的效果。经过实践,明白这是发表了一个视频号,然后把视频号转发到公众号里面,实现自动播放、甚至轮播的效果。

我因为给领导说了定时播放,于是就设置了 11:58 群发,因为微信公众号往往会有一定延迟,担心领导再有意见。所以现在还没有看到真正的效果。在预览界面上看着是挺好,谁知道真正发出去会是怎么样呢?

WPS 云文档惊魂

今天遇到一件事情差点让我崩溃。

今天单位里需要提报一项成果报告,是我这两天一直在考虑的一项工作。本身完成了有 75% 左右,之前我起草了框架,完成了开头,然后移交给同事。同事把她部分完成之后,剩下的一小块内容交给我来写。我本来打算昨天晚上弄完孩子的事情,等孩子睡了后熬夜来完成,结果因为这两天实在太累,坚持不住,就订了一个今天凌晨两点的闹钟,上床先躺一躺。结果等再一睁眼,一看手机,大概 5:30 了。房间的大灯都没关,闹钟也完全没有听到。心里有点慌,于是赶紧洗漱之后就出门去上班。好在岳父母在,白天孩子不需要我来照顾。

我出车库的时候看了一下表,正好 6:00,到单位办公室门口前印象也挺深,6:12。坐下之后就开始工作。等到 8:00 多同事们都到了后,我断断续续把工作推进到了 98% 左右的进度。当中我也看到了,WPS Office 右上角的云文档标志显示未上传,大概意思是因为某些原因,导致这篇文档没有正常上传到云上面。不过我当时没有在意,因为发生问题的几率很小,而且我也多数情况下不会忘记进行本地保存。

发生问题的时候,我想把现有的文档发给合作的同事看一下,让她先填写我标黄的部分数据。我为了防止文档被锁住,就先在 WPS Office 里面关了文档,然后找到这个文档,把它拖进微信里。之后我偶然点开发给她的文档,发现我发给她的是上一个版本的,几乎还停留在 75% 的状态。我赶紧把信息撤回,然后在本地打开这个文档,发现依旧是 75%。我这时候还没有太过担心,选择去 WPS Office 里找保存在云文档里的这个文档。结果打不开,显示错误信息,具体的我记不清了,反正没有给出什么有用的内容。这个时候我才开始慌张起来,反复进行测试,云商的文档就是打不开,本地的文档还是 75%。这个时候,我怀疑如果是一个人的话,我大概会把手里的鼠标狠狠的扔到墙上,并骂一声“操!”吧。

如果是一个我从零开始写的材料,我或许还没有那么担心,因为我可以再次把它写出来,反正“第二次原则”我是比较相信的。但是这篇报告是和同事协同完成的,我在她完成的 75% 的基础上,除了补充完善我需要写的部分外,还要理顺她之前写的不通顺的句子,削减她写的啰嗦的内容,并且在前部分补充了一些符合国家行业政策的句子,这些工作都太过零散,实在不是第二次编写就可以优化的。

结果多次尝试了大概有 20 分钟的时间,最终用手机上的 WPS Office 应用,在 WPS Office 的云文档里找到了 95% 的版本,这个时候我心里只剩下谢天谢地了。

在这 20 分钟的过程中,我除了懊悔自己没有认真的把云同步不成功的文档及时在本地保存之外,就是在骂 WPS Office。我是 WPS Office 的付费用户,之前购买过两年的会员。当中有好几次后悔自己当时购买的时候头脑发热,因为我也是 Microsoft 365 家庭版的用户,Office 和 WPS Office 软件功能上重复了。WPS Office 编辑文档的基本功能我比较满意,一些特色功能也有独到之处,就是一些使用习惯方面的问题让我非常难受,比如标签页模式。后来我看了网上的一些介绍,加上对自己经济实力的评估,下决心克服这些不适之处,自我感觉已经适应的不错了。目前我的办公和个人电脑上都只安装了 WPS Office。

前几天 WPS Office 推出了高级会员 Pro,在原本的基础上,还增加了 1TB 的云空间。我当时看了特别兴奋,因为我仍然无法停用 Microsoft 365 的原因就是舍不得 OneDrive 1TB 的空间,我可以把几年的工作文件全部保存过去,在多个设备上同步。坚果云空间没那么大,我只能保留最近两年的工作文件,多了还是不行。这下子 WPS Office 给了 1TB 的云空间,我就可以把文件保存在这里了,也就可以彻底放弃 Microsoft 365 了。结果有些不尽人意,WPS Office 的云盘还是那种比较封闭的模式,基本上只能从 WPS Office 内部访问,除了我一开始上传的工作电脑上,可以在本地保留一个目录进行同步外,在新电脑上没法建立本地的目录,因此也很难实现 Dropbox、坚果云那样的同步。或许是我还没有找到方法,不过就算它真的支持这么做,也要说这个功能藏的够深。还有就是文件大小的限制,有些特别大的文件,WPS Office 云文档不收。我是不明白总空间都给了 1TB 了,为什么还要对单个文件大小做限制,反正结果是我有些单位的晚会视频无法同步。不过我安慰自己,WPS Office 云空间还是初级阶段,或许将来会有所改进吧。

奇怪的 Excel 文件

这周需要尽快弄出一分分析报告,有些不那么复杂的数据分析工作,我不论是用 Excel 还是 WPS 表格都遇到了奇怪的问题。

我操作的是一个不到 60000 行的数据表格,从里面抽出两列来(一列商品、一列数量),排好序后进行分类汇总。很简单的操作,类似的操作(差不多的数据量)我上周日刚做过一便,很快就可以完成。但今天的这次操作,持续了数个小时,依旧没有完成。

发生问题的窗口截图单从数据量来讲,应该不是问题。虽然我目前是在 openSUSE 下面的 WPS Office 上面进行的操作,但是 Windows 下面最新的 WPS Office,甚至 Excel 我都试过,同样存在这个问题。我甚至怀疑是表格里面有什么奇怪的字符所导致的。但 60000 行的数据,让我有肉眼找问题,还是困难一些。

现在基本上处于一筹莫展的状态,或者写个 Python 脚本来操作,但我又嫌麻烦,算做最后的路子吧。

会务体验

周末我们公司举办了两天的订货会,我负责媒体设备这块。去年我们也办过类似的活动,不过因为时间挺长,我现在的印象不深了。加上不是我第一次做这样的工作,也有余裕思考更多的心得,所以写一篇文章,以做记录。

我要实现以下几个目标:

  • 会场大屏幕轮播一个幻灯片,并且播放一些视频;
  • 会场播放背景音乐。

为了确保顺利实施,提前进行了测试。两个会场的视频接口都是 HDMI,我用一台 MacBook Pro 设备,加上扩展坞,顺利连接。音频是通过 3.5mm 耳机线连接的,比较顺利。幻灯片放映我使用的 PowerPoint for Mac,打开了演讲者模式,设置了自动翻页。因为有三个幻灯片,要在不同的场景播放,经过我测试,PowerPoint 把这种场景处理的挺好,完全是一种堆栈式的播放方法。比如你先播放第一个,然后播放第二个,然后大屏幕上第二个幻灯片就会替代第一个,等第二个播放完毕,按 ESC 键,第二个幻灯片退出播放,第一个幻灯片仍然在继续。这种场景是只有在这种情况才会被考虑的。

音乐播放我一开始使用 IINA,后来为了方便管理播放列表,又下载了之前用过的 VOX。两个会场都有调音台,不过我不是很会用。简单的音量调整可以完成,但如果我要播放视频,就不会让音乐淡出、视频声音淡入,只能手动先把音乐暂停,然后再启动视频。

视频播放是最有难度的。我收集了需要播放的十几个视频,期待是一个接一个顺序播放。但我想我还没有找到合适的软件。我一开始是使用 IINA 播放,但因为它的播放列表弄的太隐晦,我在会场现场下载了个 VLC 试试,感觉效果比 IINA 强一些。但是依旧没有找到把播放列表提取出来的方法。我想达到的效果是:画面在大屏幕上(也就是我笔记本的副屏)全屏播放,播放列表及控制界面在我的主屏幕上显示,让我可以对播放的内容有个了解和操作。可惜我在这两个软件中都没有找到这方面的设置。VLC 里我倒是发现了让全屏去副屏的设置,算是聊胜于无吧。

因为这个,我在会场还尝试了一下 OBS Studio。它有演播室模式,可以显示两个屏幕,左边是准备的,右边是在播放的,然后一键切换,还有淡入淡出效果。幻灯片我用软件导出成图片,然后顺序播放可以达到想要的效果。我也找到了让 OBS 的屏幕在副屏上显示的方法,但我播放的视频没有声音,这一个没有找到设置的选项。而且用了一会之后,电脑明显发烫,风扇也狂转,最终只好作罢。

最终,依靠我这半吊子水平,完成了会议的媒体播放。我想如果将来还需要的话,有必要系统学习一下这方面的知识了。

邪恶计划落空

昨天,我的一个“邪恶”计划落空了。

我一直想整治一下办公室的电脑,它的配置太普通了。这台电脑之前是一个领导用的,装的是 Windows XP 系统。后来分配给我用,我不习惯,于是装了 Windows 10。后来没几天,系统又卡的不行了。最夸张的一次,用输入法输入中文都卡,按了几下键盘没有反应,然后突然上屏了好几个字,根本没法工作。

后来我安装了 Windows 7,当时速度还不错,但有些令人讨厌的地方,比如我们单位用的这个不确定是中软还是浪潮开发的OA系统,在Windows 10下面还没啥大问题,在Windows 7下面,打开一个 Word 文档,就会打开两次。当我读完了文档,关闭 Word 后,就会看到又一个 Word,说因为同一份文件已经被打开了,问我是放弃还是打开副本还是别的什么选项。我只能选择打开副本然后关闭,实在很讨厌。

我们办公电脑是4G内存,我估计这是性能的瓶颈之一。机械硬盘估计也是一个,不过这个我不好解决。我的想法是,偷偷的把备用电脑上的内存卸下来,装到我的电脑上,这样我有8G的内存,应该能快一点。这应该是不允许的,所以我称之为“邪恶”计划。

结果“邪恶”计划一直没有实施,因为总是丢三落四——我经常忘记带螺丝刀,没法卸机箱,就没法换内存。昨天我终于想着从家里拿上螺丝刀了。然后,我悲催的发现,我目前的办公电脑是小机箱,不说要整内存需要先取下风扇、硬盘等别的组件,就连内存插槽都只有两个,目前两个都被插满了。我不禁想这破电脑难道插着两条2G的内存条吗?这样,就绝了我要加内存的计划。或者搬出备用电脑,那个机箱是个大的,也许可以碰碰运气,不过就太麻烦了,我干脆放弃吧。

《一键变身「钢铁侠」,福特为装配工人披上「铠甲」》感想

一键变身「钢铁侠」,福特为装配工人披上「铠甲」 [https://www.ifanr.com/1097745?utm_source=rss&utm_medium=rss&utm_campaign=]2

福特密歇根工厂的装配工人保罗柯林斯说:“我每天需要抬头工作,当我回到家时,我发现我的的脖子和肩膀经常会受伤。自从我开始使用这件「铠甲」后,我就没感觉过疼痛。当我回到家时,我也有更多的精力与孙子玩耍。” “孙子”一词让我很有感触。当爷爷的人处于“工人”的岗位,我想在汽车行业一定属于高级技术工人,和管理岗位不过是分工不同,但地位上没有很大差别。在我的人生中还没有见过这样的人。

当然,这是我的臆想。

工件随想

因为国家的一些安排,要求我们公司把 7 月份前三天的销量统一放到六月份的最后几天,要求一天之内访销三天的客户,导致了物流不堪重负,因此公司安排我们机关人员去物流帮助工作。安排到我的时间是 6 月 30 日的晚上五点到次日凌晨。

之前物流工作繁忙的时候我们也参加过类似的工作,我自然也不陌生,不过这个时间点还是第一次。我感觉还是算好的,我的同事有前一天晚上七点到次日一点半,然后下一批从凌晨一点半干到上午八点,这些才是辛苦的时间段。

本来以为我还是和之前一样,干码垛的工作。我们的商品被分拣流水线将整箱的单品拆分,按照订单组合并打包成小型塑包,然后由我们人工把这些塑包或者放进大型笼子里运往各个县公司再送到客户手里,或者码到托盘里,再由本部的送货车辆装车送到区里的各个客户手里,码垛就是后一个流程。一般来说,先装笼子、后码垛,装笼子要轻松一些,因为三面都堵住了,你只要往里摞;而码垛更累一些,就一个托盘,你在往上摆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要让码好的货物掉下来。我第一次干的时候,到最后纯靠意志力坚持下来,码到高层的时候,手都举不动了。还有几次干着干着喉咙里就反上酸水了,差点吐出来。

结果这次我到了分拣线上,那边的人却安排我去收箱子。我还是第一次做这个工作,于是就先了解了一下。我们的分拣线有两个上货口,由人工把整箱的单品放到上货口的履带上,然后机器自动完成拆箱、出货的动作。出来的货物被自动小车给送到合适的地方,而剩下的箱子就从履带上被运出来。我的工作就是从这两个履带的末端,捡起箱子,折好,放在两个托盘上。我一看,这个工作应该很轻松啊,其实也确实不算累,因为我接替的是机关上的一个女同志。

然后就开始干,刚开始我就感觉有些不妙,因为开工前我肚子里憋了一泡尿。要是干往常的码垛工作,往往会有两到三个人轮流交替的干,这样我有机会去趟洗手间。而捡箱子的工作不累,因此也没有人可以替代我,我就只好一直憋着。

过去在码垛的时候,我会注意集中精力,不然的话,要么体力跟不上,要么货物就码不好。这次就不一样,我的工作强度不大,导致了我有机会去观察、去思考我在进行的工作。

之前去参加工作的同事告诉我说,带个蓝牙耳机去,戴着耳机边听些东西边干活,会舒服一些。而我也回家拿了我的 Jabra Wireless Sports 去。到了地点,机器上也确实画着噪音污染的标志。我就把耳机带上听播客,但是感觉不是很好。在干活的时候,我感觉很难集中精力接收耳朵中的信息,一边听博客一边干活,也确实不容易好好的去操作。

中间吃了饭之后,我就把耳机收了起来,专注的干活。一开始的时候感觉机器的噪音吵的难受,但是干了不到五分钟,我觉得自己已经适应了。机器的声音当作背景音,感觉和平时也没有太多的不同。我想,要干工作的话,还是要专心致志的好,于是我就把精力放在工作上,往托盘上摆箱子的时候,也开始整理整理箱子的摆放,好让箱子摞的更加稳固,渐渐的也有了一些心得。

在工作的时候,我在思考我们公司的这种物流方式。之前来帮助工作的时候也想过,不过没有精力考虑的这么的深入。我们物流上的分拣线上,已经有大多数的工作能够被机器代替了,但有一些工作,还是需要人工。或许如何取代人力的机器正在研发过程中,但目前还没有完成。我们在物流上的同事也许会对这一进程感到担忧,但我们来帮助工作的机关上的同事就只会盼望这个过程尽早完成,最好从头到尾能够全部用机器取代的才好。

至于我们在机器上工作的人,经过几次工作,我感觉我们是作为这条流水线上的一个工件,机器把货物吐出来,我们就往托盘上搬运,摞够了一托盘,就有人把托盘运走,我们则继续摞下一个托盘,一切都是很有计划的执行,在当中不需要人们进行思考,完全作为一个机器的机械臂的延伸,这就是我们最终需要的结果。

而这样是好是坏?我不知道如何评价,不同的人们有不同的观点、有不同的利益诉求,这是无法解决的根本冲突。而我唯一考虑的是,以后最好不要让我们来做这些事了。

对未知的恐慌

想像一下:你的计算机过去用着还算不错,但有一天突然一切都变得很慢,你会怎么想?

这是我经常遇到的情况,在公司给我配的计算机,当时感觉配置还算可以,联想品牌,4G 内存,运行 Windows 7,我想日常用来跑个 Office 还是问题不大的。但常常发生的卡顿问题一再颠覆我对 Windows 系统可用度的认知下限。

更为过分的是,这种卡顿从启动电脑的第一时间就开始了。打开电脑后,我打卡浏览器(IE),访问我们公司的 OA 系统,就开始卡了,要等半天才能有反应。然后过了大概半小时,估计该载入的模块都差不多了,这时候速度才慢慢变得正常。

之后,几天没关机,然后就遇到了卡顿,移动个鼠标都感觉费劲。诡异的是,主机很安静。我近几年来用 Mac 和 Linux 电脑,发生了卡顿的情况经常会让机器的风扇大转,我也知道是有进程卡住了,要么等待,要么杀掉进程,一切都在掌握之中。而 Windows 这台电脑静静的在那里卡,我完全搞不清楚它的内部在搞啥鬼,因此就显得特别诡异。

我对 Windows 的卡顿也有一定认知,在过去我会选择定期重装系统来解决,可现在不行了,我的这台电脑上安装了印章控件,安装的时候是几年前,当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我现在如果重装系统,到时候一旦解决不了问题,整个处室的公文就没法盖电子章了,会很糟糕,所以我不能随便重装。

另外,一个操作系统,发展到了这个年头,仍然需要定期重装来保持稳定性,这难道不是一种侮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