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A7M4(脑子不清醒,一些胡言乱语)

今天凌晨时分,可能因为昨天晚上喝了酒的原因,我在拼多多上下单了 A7M4,并决定不再犹豫与纠结相机的事情。索尼不是完美的选择,当中也存在一些意难平,在此记录一下。

关于床前明月光

月前,就从网上看到有关于李白的《静夜思》这首诗的正确文本的讨论。大意是中国大陆教的这首诗并非李白写的原文,中间传播的过程中,有传抄的失误。而真正的原文反而在日本流传了下来,并附上了原文文本。文章还列出了证据,比如大陆版两次提及“月光”两个字,比较不像古诗的常规写法。文章的结论说的很隐晦,没有明确说出日本比较完好的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化,但答题意思以及评论里的风向也差不多有这个苗头。

John Wick 吐槽继续

昨天写前一篇文章的时候,想到了这些点,结果写的时候把他们落下了。这些点让我不吐不快,因此再写一篇进行补充。

关于家族

我记得第三部里面有男主在走投无路时,又在一个图书馆的一本书中找到之前藏的通行证,找到了最初收养、训练自己的俄罗斯帮派,寻求庇护。这种机会只有一次,用了之后被逐出家族。这段剧情我印象也不深了,还是在豆瓣回顾了一下大家的评论才想起来的。我原本以为男主切掉手指是脱离家族造成的,结果记差了,脱离家族是在背后的纹身又加了些东西。

电影《疾速追杀 4》

昨天晚上独自在家,观看了已经出了很久的《疾速追杀 4》。虽说这部电影主旋律是看李维斯一路割草无双,不过后面内容大概还是会透露结局,因此还是放一个剧透警告。

关于秦朗的作业事件

这两天网络上被秦朗的作业事件刷屏了。现在热搜的新闻很多,为什么对这一件我很敏感呢?因为我在这件事情传播开始之前就看过了猫一杯的原视频,忘记是在油管上还是 B 站了。之前可能也扫到过,但对这位 UP 的了解较少。根据她的视频,似乎她是一位常驻法国巴黎做设计工作的女同志。

Obsidian All-in-one 笔记思考

春节前看小红书上面静静教主的视频,这一类讲已经毕业的人如何学习提升自己的视频我非常感兴趣,其中一个讲她使用 All-in-one 记笔记的视频也比较打动我,造成的结果是,我重新开始用起了 Obsidian。

Obsidian 绝对是一个非常牛的软件,以 Markdown 作为文档格式,可以实现特别多的功能,再加上它庞大的第三方插件,可以说功能无限扩展。而且它跨平台,同时支持 Windows、macOS、Linux、iOS、Android,我同时拥有这些设备,这一点是很有帮助的。我在 2022 年的时候尝试过用它来做记录,使用官方的日记插件,每天把工作时发生的事情、和家人的事情、孩子的一些事情等内容,分别进行了记录,还为此设置了模板,感觉似乎可以代替晨间日记的方式。后来我没有坚持下来,大概在我年底住院那段时间渐渐的给断了下来。2023 年我梳理了一下,感觉我日常的使用场景里,Obsidian 不是必不可少的,于是就把它给奥卡姆剔刀掉了,毕竟 Obsidian Sync 的费用还是挺高的。然后直到 2024 年初,我重新拾起了这个软件,并在测试了 Git、第三方 Remotely Save 插件等方式遇到冲突问题后,还是购买了官方的 Sync 服务,并在 Obsidian 里面实践 All-in-one 笔记。

关于用 Obsidian 代替 Day One 这件事

去年底开始,确切的说是 2022 年底,我曾经尝试过在 Obsidian 里面写日记。这个选择看上去有点顺理成章,因为 Obsidian 官方自带一个 diary 插件,可以按照设定的规则,每天生成一个新的条目,还可以自己设置模板。

深夜听播客有感

有段时间没有集中听播客了,我平时听播客还是在上下班途中的车上听,原本感觉开车不听播客就不舒服,现在其实也渐渐的开始听一些喜欢听的音乐了,算是间接压缩听播客的时间。这次出门旅游期间,在路上偶尔也听一些播客,并且听到了很有收获的单集,也再次发现我积攒的待播列表已经有很多了,因此在今天夜里睡觉的时候,我戴上耳机继续往下听。

调整阅读习惯

前文说过,我近期正在阅读《笔记的方法》。这两天确实在读它和另外一本书,有空的时候就会拿出来翻两页。

在上一篇文章里,我写到我放弃了之前的阅读方法。原因很简单,就是我发现我再次进入了这种状态——每个字都认识,连起来就不知道说了些什么。读完一个章节,放下书,让我复述这一节的内容,我做不到,甚至偶尔会发生我连一丝一毫的细节都想不大起来。这样看还是有些恐怖的。当我发现之前我的做法其实不管用后,我放弃了通过抄袭复述来让自己记住的方法,也没有继续使用_阅读记录_手机应用来摘抄想要的内容(阅读时间记录和进度这些功能我还是在用的)。

《笔记的方法》脑洞实验

周五晚上,妻子带孩子参加妈妈与孩子们的聚会,我不需要参加,于是自己在万象城的星巴克一店喝咖啡、读书。我读的是近期比较比较流行的《笔记的方法》,作者是 flomo 的开发者刘少楠,我之前就关注过他,也听过他讲过一次线上的课程。那次的课上没记得学了多少知识,但也见识到了刘少楠的一些工具流,以及他对 flomo 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