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快照

为什么RSS在中国不流行

RSS带来了一个获取信息的新纪元应该算是不为过。想当初我第一次用RSS阅读器时(那时用得就是Google Reader)是2005年,那种激动的心情简直没法形容。当时以为RSS应该势如破竹的成为大家首选的阅读方式是理所当然的。结果两年后的今天,我身边的人们依然不知道RSS为何物,依然不知道阅读器有什么用。网上有很多人也赞同RSS阅读是一种小众阅读方式。但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就没有人来用,我今天想到了一点理由,那就是人们上网的目的不同:我身边的很多人把上网当作一种娱乐的方式,而不是信息交流的手段。

关于爱国和成绩的思考

首先说明一下,这次的思考挺邪恶的。而且思想也挺琐碎的。

起因是我最近上了校内,上面有很多关于最近事件的讨论。有很多人写了或者分享了各种檄文日志,号召通过各种各样的行动(比如抵制)来表达自己的愤怒与爱国心。其中不乏一些豪言壮语,足以让我浑身起鸡皮疙瘩,以为自己回到了“狼牙山五壮士”那个年代。因为校内的实名制好处,当我看到这些日志时,我就知道了是那位同学发表/分享了这篇日志。联系到我印象里这些人的日常行动,我便思考了这个问题:成绩不好的人,是否有资格谈爱国?不努力的人,是否有资格谈爱国?

Pownce已经让人讨厌了

最近很久没有更新这个blog,一是为了修炼英语,每天的想法已经被我记录到了另一个英文blog上了,二是自从在本子上换用了Ubuntu后,就一直忙于研究用它来完成各种日常事物。然后就变得越来越懒了……

好玩的Twitter

我注册Twitter的时候,是国内的几个有名的blog介绍它的时候。对于这种东西我一向是不放过的,于是立即注册了。注册后,我有些茫然,这么一个不支持中文、只能输入140个字符的东西,有什么用呢?有谁会一天到晚的抱着别人的Twitter看个没完呢?

UNIX并非Windows

Google果然不同凡响,自从今天推出Linux版本的Google桌面搜索后,我订阅的几大blog争相撰文报道。就我读的几篇文章里,无一例外的说道了Google桌面搜索 for Linux的好处,然后点出一点点不足–没有widget。然而,我对这款软件的感觉并非如此。

首先说一句,Google桌面搜索是我在Windows XP上必装的一个软件,因为Windows本来并无这个功能,有了它一切都很方便。我用的最多的,就是两下Ctrl键,然后输入程序的几个字母来启动一个应用程序。

国内门户网站的blog系统让人呕吐

几天前表妹来我家玩,期间她用家里的电话线上网更新她在新浪上的blog,我在经历了这件事情后,有了以上的感慨,并且越来越讨厌非专业的blog系统(指的是Movable Type和一众开源的之外的blog系统)了。

第一次花钱注册软件

有了手机后,我一直在上面捣鼓安装软件来扩展功能。手机上网是肯定少不了的,很久前就耳闻Opera的大名,于是我去它的官方网站去看看。

然后我发现手机可用的版本有两个,一是Opera mini,二是Opera mobile。mini算是mobile的简化版,而mobile要收24美元注册费,否则只能免费试用30天。

今天,……让我感动

我刚刚看完了CCTV(中国大陆最大的国家级电视台)新闻频道的一个栏目《本周》,主题为世界助残日。里面讲述了大伟先生为盲人服务的故事。他为了帮助盲人更好的了解世界,开办了”心语影院”,在一个房间里一边播放电影一遍为盲人们描述电影画面。那天他为许多为盲人”播放”了电影《导盲犬小Q》,当我看到盲人朋友们被电影情节感动而流下了泪时,我真的感觉热泪盈眶。

情与性

这几天我在空闲时间里阅读黄易写的《覆雨翻云》,有了这个感慨。之前听说过有人给几大武侠写手排了一下名,金庸稳居首位,遥遥领先;古龙、倪匡等人在后面,然后再是“形形色色”的众多写手。当时听说这件事时,没有多少感觉,现在感觉真的很有道理。

和讯的“留言审查”真不是东西

我的朋友张昊一直在做这么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他把一些经典的歌词做了一些分析,讲了一些藏在歌词下面的信息。今天我刚看到他写了第二篇文章,便去他的blog上留言,一是想激励他,二是提一些我的想法。我想或许很多人都了解一些歌词,知道这些歌词下面的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但是一直没有人搞这个,结果他们可能觉得一首两首歌词不值得在网上发布。因此我建议张昊做个wiki,号召大家一起来做这个,让这个“歌词分析库”迅速积累,越来越完善。

结果我就在留言框中敲了这些字符:

两篇歌词解析都很不错呢,一定要坚持些下去啊。建议能写一个系列。

甚至你可以在网上发动网友一起写,这样做一个wiki页面是一个不错的选择。